第332章 进剿建州经略辽东_大明第一莽夫
笔趣阁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332章 进剿建州经略辽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2章 进剿建州经略辽东

  杨廷和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个中山侯又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韩辅上了一封奏章,言称辽东局势糜烂。”

  杨廷和取出了那封奏章,递给了汤昊。

  辽东局势一直不太平,成化帝两次犁庭扫穴,进剿蛮夷,也只是换取了一时太平。

  蛮夷就是如此,好了伤疤忘了疼,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一旦积蓄起了些许实力,就又开始寇边犯境劫掠袭扰了。

  汤昊细细翻阅了一遍韩辅的奏章,随后提议道:“首辅觉得,此刻出兵辽东如何?”

  出兵辽东?!

  杨廷和脸色大变。

  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明明才被皇帝陛下剥夺了权势,沦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武勋,你就不能老实安分一些吗?

  “中山侯,辽东局势虽然糜烂,但还没有到需要朝廷出兵的地步!”

  “再者骤然间出兵,钱粮辎重等也都是问题……”

  汤昊听得有些不耐烦,直接一把抓住杨廷和,拉着他前去面圣。

  朱厚照才从坤宁宫回来,确认皇后身体无恙,即将临盆,皇帝陛下也是心情大好。

  然而当他看到被汤昊硬生生拖进来的杨廷和,立刻就傻眼了。

  “咳咳,汤侯你这是做什么?”

  “陛下,为振奋军心士气,咱们应当进剿建州!”

  进剿建州?!

  朱厚照一听这话立刻就来了兴趣。

  不用怀疑,他跟他爷爷朱见深一样,都是妥妥的鹰派。

  成化帝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从成化元年派赵辅出征广西开始,直到成化二十二年,也就是他驾崩的前一年,还在对付西北犯边的蒙古小王子,一边还要腾出手料理安南和占城的军事纠纷。

  不听话的就是敌人,对于敌人,朱见深只有一个字“打”,广西瑶族叛乱、南漳乱匪刘通、蒙古毛里孩入寇、建州女真犯边、靖州苗乱、蒙古小王子进犯,朱见深打得不亦乐乎。

  谁敢挑衅大明劫掠大明,朱见深就敢打,而且还要往死里打!

  朱厚照这小子,比之朱见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上他甚至化名“朱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于正德十二年领兵抵御蒙古侵扰,取得“应州大捷”的胜利。

  所以,鹰派是好战的,一听到要打仗,那比谁都要来劲。

  “进剿建州,朕早就想干了!”

  朱厚照兴冲冲地开口道:“昔年宪宗皇帝两次犁庭扫穴,打得这些女真蛮夷不敢南顾,结果现在又开始冒出头来闹挺了!”

  “韩辅上奏好几次了,请求朝廷出兵,彻底将这些蛮夷杀到亡族灭种,一劳永逸!”

  若说谁对这些建州蛮夷最为痛恨,除了汤昊这个后来人外,恐怕就是韩辅这個辽东总兵官了。

  屡屡犯境袭扰,劫掠完杀完人就跑,不带这么恶心人的玩意儿!

  但杨廷和还是不同意,因为大明现在没有必要进剿建州出兵辽东。

  钱粮留着发展民生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拿去打仗呢?

  再说了,辽东本身就是苦寒之地,就算把女真蛮夷杀光了,那些田地也根本就不适合耕种,对大明而言没有意义啊!

  “陛下,臣反对出兵辽东!”

  “国朝如今的重心应该放在开发倭国上面,钱粮等资源全都倾泻了过去,没有余力再支撑起一场战役了。”

  还是老一套,国库空虚钱粮不足,所以反对出兵。

  这是文臣缙绅最常见的手段。

  汤昊也不跟杨廷和争辩,而是将自己带来的堪舆图挂好。

  杨廷和与朱厚照定睛一看,这是大明九边军镇的边防图。

  “辽东局势为什么会一再恶化糜烂?”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毕竟辽东是汉夷杂居之地,而且又是苦寒之地,将士驻守在此,本身就已经很是艰苦了,更别提还要时刻提防蒙古、女真等蛮夷的劫掠袭扰。

  朱厚照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堪舆图上面,汤昊圈了出来。

  “是因为……大宁都司?!”

  “没错,大宁都司!”

  汤昊拿出炭笔,将大宁都司与辽东都司连成了一条线。

  “太祖高皇帝当年调动重兵,千辛万苦地从蒙古蛮夷手中抢来大宁和开平,然后派遣重兵驻守,为此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太祖高皇帝为的是什么?”

  “太祖高皇帝设立大宁卫所和开平卫所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汤昊再次将大宁都司与开平卫连了起来,随后目光锐利,直视着大明皇帝朱厚照。

  其实这是大不敬的行为。

  帝王不可直视,那是忤逆犯上,更别提像汤昊这样当面质问帝王的了,那简直就跟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没有什么区别!

  杨廷和有心提醒一下汤昊注意臣仪,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大宁都司。

  为什么太祖高皇帝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从蒙古蛮夷手里抢来开平和大宁?

  为什么太祖高皇帝要设立开平卫和大宁卫,并且派遣重兵镇守?

  “蒙古人!”

  “太祖这么做,是为了抵御蒙古人,抵御来自草原上的威胁!”

  朱厚照下意识地说出了答案。

  汤昊也点了点头。

  “没错,太祖高皇帝就是希望通过掌控大宁和开平这两个战略要地,形成掎角之势,从而抵御蒙古南下反攻中原!”

  “为此太祖高皇帝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为了将大宁和开平掌控在手中,只要这两个战略要地存在一天,大宁卫和开平卫就会是抵御蒙古南下的第一道防线,而长城九边重镇才是第二道防线!”

  “大宁都司存在之时,大宁卫就像插入草原的一把刀,既切断了草原和东北的联系,朝廷还能依靠大宁为前哨基地,数万军队时不时扫荡沙漠,革除不臣,追亡逐北,痛击蒙古。”

  这其实是一种以攻为守的积极防御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卫所可以向长城以北推进,这是一种积极防御,而且大宁还有监视东北蛮族的作用,九边长城防线则更像是大明的第二道边疆防线,是大宁都司的后勤基地,有着第一道防线存在,如此长城沿边的压力可大大减轻,很少会出现草原骑兵蹂躏九边的情况。”

  “然而,永乐年间我大明失去了开平和大宁,自此以后北部防线全面失衡!”

  汤昊沉声道:“永乐废置大宁都司,大宁之地会出现权力真空,被扔给朵颜三卫放牧,诸多蒙古部落争相涌入大宁,抢夺这块肥美牧场!”

  “蛮夷占据了大宁这块战略要地,结果就是随时南下劫掠入侵,袭扰九边长城沿线,我大明第一道北疆防线,从大宁开平变成了九边军镇,大明的防御力量被迫撤退到了长城以南,直接彻底丧失出塞主动权,而九边长城也沦为了草原蛮夷兵锋直指之地,九边烽火迭起,蛮夷屡屡南下劫掠袭扰,大明边防遭受巨大的压力,光是九边军费开支这一项,就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

  话听到这儿,杨廷和神情也开始变得凝重了起来。

  因为这并非是汤昊在危言耸听,而就是事实真相。

  自从土木堡一战,英宗朱祁镇将大明精锐彻底葬送之后,大明王朝也就此由盛转衰,再无出塞肃清漠北之力,也瓦剌鞑靼也趁势崛起,终年南下劫掠袭扰、寇边扰境。

  大明朝廷为了抵御北虏之患,不得不大力投入钱粮,侧重于北疆戍边,以致于整个大明所有财政支出中一朝军费占比长期超过了一半,军费支出占比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七成甚至八成之多!

  朱厚照此刻神情变得异常凝重,不知何时已经捏紧了拳头。

  如果真按照汤昊所说,当年永乐皇帝废置大宁都司,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直接给后世子孙埋下了滔天祸患!

  只是,还没有结束!

  “最后,回到我们刚刚说的那个问题。”

  “辽东局势为何日益糜烂?因为大宁都司不但是我大明抵御蒙古南下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抵御蒙古蛮夷东进辽东的北部屏障!”

  “永乐废置大宁都司,蒙古蛮夷可以随时入侵辽西走廊,辽东都司作为我大明的“九边之首”,其对大明北方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以广宁城为核心的辽西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从秦汉到大明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

  “但大宁废置沦为异族蛮夷铁骑驰骋之地,他们会自西向东杀入辽西走廊,倘若辽西走廊失守,届时不但整个辽东会因此生乱,甚至草原蛮夷还可自山海关杀入我大明境内,反攻中原只怕再也不是一句虚言……”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朱厚照惊得豁然起身,这已经涉及到了祖宗基业啊!

  杨廷和也是大惊失色,他军事眼光甚至比不过朱厚照,但是此刻也是听明白了。

  大宁和辽东,都是国朝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

  可是现在,国朝已失其一!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经略辽东,然后重建大宁!”

  汤昊重重一拳砸在大宁之地。

  “只要朝廷首收复了大宁,那北虏就不敢再轻易南下!”

  “届时我大明将会从龟缩在长城内被动防御,转变为积极出塞主动防御,直至重现永乐壮举,打得蒙古蛮夷不敢南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dsg.org。笔趣阁手机版:https://m.ldsg.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