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兼求票_盛唐挽歌
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复盘兼求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复盘兼求票

  这是作为后来人“先知先觉”的隐形金手指。

  简单的说,就是小方已经看到大唐这条船要沉了,开始准备救生船。但是其他那些人,包括李适之什么的,都还在争这艘船头等舱的位置。

  基哥感觉银枪孝节军离开身边太久,施恩不够,所以要用权术手段,恩威并施解决。

  李适之等朝臣,跟银枪孝节军没有打过交道,但是他们身后的关中世家大族,已经渗透到神策军里面了。打压银枪孝节军是必然。

  再掺杂进去一些私人恩怨,让事情越来越离谱。

  而小方,也是要向银枪孝节军的丘八们证明,他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老大。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博弈。

  李适之是借势压人,基哥是借力打力,而小方则更干脆,直接掀桌子了!

  为什么掀桌子,因为他要证明自己的“统战价值”!

  你是不是死忠,没有那么重要,关键还是在于“能不能打”。

  能打,你就是爷。历史上基哥知道安禄山准备谋反,依然让他压着西军,就是如此。

  禁军本身就跟边军不是一个体系,是跟皇帝关系更近一步的军队,基哥的选择很少。这一波基哥心中确实是不爽的,但是他没有其他办法。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就算要反攻倒算,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这里我就不剧透了。

  白露之变,对于小方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政治财富,属于是立言立信。有这个标尺在,以后做什么,都会有丘八一呼百应,都会有人拉拢合作。

  而打败了神策军,则争取到了禁军“首席”的位置。在秩序尚未崩坏之前,摄取了更多的政治筹码。

  这些剧情,需要好好体会一下,不单纯是给你们看乐子,前后文联系很紧密。

  最后,要掀桌子,也要有掀桌子的手段,以及善后的本事。

  这也是人设的一部分。

  小方只是掀桌子,不接受基哥和李适之等人的游戏规则,但并不是要把屋子也给砸了!

  所以这件事到底要怎么定性,做事做到哪一步,用什么手段,其实都很有讲究。

  属于那种无声处惊雷,一目十行的看,肯定是体会不到的。

  银枪孝节军的核心任务,第一个击溃神策军,证明统战价值;第二个直扑兴庆宫,变相挟持基哥,为自己正名。

  二者缺一不可。

  基哥听话,那就大家都好。

  基哥不听话,小方就玩自爆,把能杀的宗室和朝臣们都宰了。我活不了,那就天下大乱吧。

  这是他敢于梭哈的底气,本身就没有考虑输了以后会如何。

  要么都活面子上过得去;要么潇洒走一回,当一把黄巢。

  基哥惜命,有台阶下不会掀桌子的。

  至于基哥记仇,那就是后话了。他要报仇,也得有机会,也得有手段。慢慢看书就行了。

  白露之乱,官面上,说的是勤王,说的是中枢有人谋反,图谋不轨,压根就不提发赏赐的事情。明面上如此,这个是对于事件的定性。

  我是来勤王的,输了的神策军,才是叛军。

  这就跟死人不会说话是一个道理,赢家掌握话语权。

  事情的真相如何,不重要;或者说,追究已经没有意义了。

  伴随着这一大波中枢朝臣的鸡飞蛋打,官场已经重新洗牌,不会有人去追究事发当日如何。

  这个就是小方能力的另外一面,在会猛打猛冲的同时,也要会收拾残局,不要把局面弄到不可收拾。

  比如说杀掉基哥,清君侧什么的,做了局面就没法收拾了。

  而小方这么做,无意中极大削弱了大唐中枢的权威,导致边镇蠢蠢欲动,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依旧还是我从前的说法,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国家意志”。所谓国家,都是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小方这么做,对于大唐的统治肯定不利。

  可是,他为什么要顾忌大唐的统治如何呢?大唐就算统治了全球,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直接的实惠吗?

  只要跳出玩战略游戏的视角,去看待小说中的人物。你就会发现,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诉求,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被人脑控,被人随意摆弄的物件。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小方的乱入,让大唐乱得更快了。你细看他的每一件小事,似乎都是在做对大唐有利的事情。比如说为银枪孝节军出头,为有功将士讨赏,是不是在维护军队权威呢?

  好像也是。

  但是把一系列的事情结合来看,或许答案就会完全不同。

  “改变”历史,未必会得到事前想要的结果,你越想盛唐千秋万代,或许盛唐跌落神坛就越快,这或许就是“历史不能假设”的魅力所在吧。

  总之,我建议再把这一段重新看一下。

  本书剧情已经开始发力了哦,前期铺垫足够了。就跟发射阵地架设好了导弹一样,我按一个按钮就能写一波大剧情出来,只看整本书的主线需要而已。

  接下来让我先缓一缓,本书剧情已经从“盛唐”阶段,进入到“挽歌”阶段了。

  不要催更,我只保证写作质量,不做任何加更的承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dsg.org。笔趣阁手机版:https://m.ldsg.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